凭借海量活跃用户,辅以O2O、社交、LBS、明星、公众平台等各种概念的产品插件作为营销利器,微信的确有天然的营销平台基因和现实价值。但是,微信营销的价值真的有那么大么?
微信是什么?
是产品和技术极强的腾讯帝国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新赌注,是腾讯7.5亿规模的QQ用户的再发生,是当之无愧的国内最耀眼的移动巨星,是许多开发者既羡慕又恐惧的怪兽,是开发者、媒体和品牌商都渴望分一杯羹的黄金池。作为一款新生的移动应用,微信可以说红到了骨子里。
2011年1月发布,次年3月底在腾讯CEO马化腾凌晨微博的告示下突破1亿用户。如今的微信,做通讯工具、打通自家产品、加上做社交、做公众平台……微信不断扩张的野心、产品功能和用户规模,再一次延续腾讯宿命成为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新“公敌”。
在我们之前的报道中,当时还停留在3.0版本的微信并没有升级为专业的广告平台。而由于微信并没有真正开放API借口,其作为平台的影响力十分 有限。富媒体广告展示效果也不佳,加上只有微信好友才能沟通交流的天然限制,被动的签名、漂流瓶等各种营销方式也显得太过简单。基于微信的营销价值多数是 广告主自行挖掘,功能缺实使微信的营销含金量有限。
作为可能成为下一个QQ的微信,腾讯绝不会任其停滞不前。8月20日,完成测试体验的“微信公众平台”正式上线,微博上迅速刮起了一阵秀微信公 众平台账号风,各种媒体、网站、草根大号都在秀自家二维码,许多知名企业也纷纷效仿,微信再次风光无限。一种惯常的说法是,微信再也不是少数商家试水营销 的试验田,而将成为新的必争之地,一个蕴含着巨大财富的黄金池。
的确,凭借海量活跃用户,辅以O2O、社交、LBS、明星、公众平台等各种概念的产品插件作为营销利器,微信的确有天然的营销平台基因和现实价值。但是,微信营销的价值真的有那么大么?
微信营销的确正当时
在这个时代,哪里有用户哪里就有商家的吆喝。微信“上亿用户看得见”的文案深深把握着其价值精髓,也最投商家所好。加上背靠腾讯基本没有太大商业压力,微信仍然有可能上演用户爆发。
与此同时,微信走的是成熟用户包围不成熟用户的路线,其首批用户甚至是之前QQ不一定覆盖的相对高端用户,对于商家的价值显然更大。随着低价智 能手机的普及,微信用户也一直在广泛化,迅速从高端覆盖大众,形成类似于QQ在PC端的垄断优势地位似乎并无太大问题——腾讯官方的预期是到2015年微 信用户将达到QQ的规模,这其中的商业空间难以想象,无怪乎腾讯已将微信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级武器。
另一方面,借助移动端优势,微信天然的社交、位置等优势,的确会给商家的营销带来很大的方便。事实上在微博开放“公众平台”之前,已经有不少个 人和机构在微信开始了试水性的营销。此外还有有点儿走微博名人路线的明星微信,很多明星已经开通了“官方微信”,来可以管理微信粉丝以及群发微信等,向粉 丝们传达最新消息。
社会化营销已经进入到一个极为活跃的时期,微博营销当下正大行其道,诞生了许多新兴的营销公司,其手下微博大号的营收甚至到了新浪自己都十分羡慕的级别。
对比微博营销,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微信作为一种新兴营销平台的优势。
一方面,当微博盛行后,人们纷纷惊呼营销进入了社会化时代:品牌传播的模式不再是大众媒体时代的单向度线性模式了,营销必须“互动”起来了。但 事实上,微博营销其实在思路上还是传统媒体时代的老一套,不同的是——媒介投放由覆盖几家媒体到覆盖多个微博大号或其背后的营销公司,而以前用拍摄精美的 广告片、广告海报传播,现在用140字的段子来传播。除了需要技术投入的新浪本身,我们并没有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颠覆性变化。 而作为纯粹的沟通工具的微信,商家、媒体和明星与用户之间的对话是私密性的,需要公之于众的,亲密度更高,完全可以做一些真正满足需求和个性化的内容推 送。
另一方面,微博营销本身的曝光率是极低的。微信的曝光率几乎是100%。《互联网周刊》官方微博的运营同事偶尔会拿着粉丝、转发以及评论甚至被 @的数据去向上汇报,但不是我泼自家冷水,这些数字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?它背后真的是有多少社会化、多少互动的成分吗?何况作为媒体本身传达有价值 资讯的属性和商家宣传产品和活动的属性天然不同。据统计,绝大部分官方微博的曝光率几乎都只有万分之几,百万粉丝的大号平均的转发率能达到上百条就是不错 的成绩。另一方面,由于我们在微博上关注的账号通常都是以百为单位,在信息爆炸的前提下,即使关注了某个品牌,也基本上很少能够收到来自它的信息——除非 它敢玩自杀式的刷屏营销。
从这个角度看,微信则完全不同。许多微信官方帐号推送的信息内容由于功能属性极强,很多时候都是我们需要的,而且可以达到100%的到达率—— 目前公共平台,可以实现用户分组、地域控制在内的精准消息推送。这似乎正是营销人士欢呼雀跃的地方,从此他们只需把精力花在更好的文案策划上而不是不厌其 烦的推广运营上。
此外,然而微信的营销则是基于“许可式”的。除非主动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输入帐号的方式添加品牌的官方微信,否则绝不可能收到来自这个品牌的微 信消息,如此一来带来的粉丝的质量远高于微博的,只要你的发送频次不要太高,发送的内容不要太垃圾,一般来说用户不会反感,并和有可能转化成忠诚的客户。 甚至于,一定程度还可以把微信作为类CRM的客户管理工具。
解析微信营销的五种模式
基于腾讯极强的产品基因,坐拥上亿活跃度足够高的用户,微信本身就是不断地在试验和扩张自身的功能属性,到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后,近乎囊括了移动营销的所有功能。
第一种,是草根广告式的“查看附近的人”。
签名栏是腾讯产品的一大特色,用户可以随时在签名栏更新自己的状态,自然也可以打入强制性广告,但只有用户的联系人或者好友才能看到。而微信中 基于LBS的功能插件“查看附近的人”便可以使更多陌生人看到这种强制性广告。用户点击“查看附近的人”后,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查找到周围的微信用 户。在这些附近的微信用户中,除了显示用户姓名等基本信息外,还会显示用户签名档的内容。所以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免费的广告位为自己的产品打广告。
所以一种草根的营销方案是,营销人员在人流最旺盛的地方后台24小时运行微信,如果“查看附近的人”使用者足够多,这个广告效果也会不错。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上升,可能这个简单的签名栏会也许变成不错的移动广告位。
第二种,是品牌活动式的“漂流瓶”。
漂流瓶是移植至QQ邮箱的一款应用,该应用在电脑上广受好评,许多用户喜欢这种和陌生人的简单互动方式。移植到微信上后,漂流瓶基本保留了原始 简单易上手的风格和功能。“扔一个”,允许用户可以发布语音或者文字投入大海中,其他用户可以“捞”起来展开对话;“捡一个”,则可以“捞”大海中无数个 用户投放的漂流瓶,“捞”到后也可以和对方展开对话,但每个用户每天只有20次机会。
实际营销时,微信官方可以对漂流瓶的参数进行更改,使得合作商家推广的活动在某一时间段内抛出的“漂流瓶”数量大增,普通用户“捞”到的频率也会增加。加上“漂流瓶”模式本身可以发送不同的文字内容甚至语音小游戏等,如果营销得当,也能产生不错的营销效果。
第三种,是O2O折扣式的“二维码扫描”。
“参考”自国外社交工具“LINE”的“扫描QR Code”功能,原本是用来扫描识别另一位用户的二维码身份从而添加朋友。但是二维码发展至今其商业用途越来越多,所以微信也就顺应潮流结合O2O展开商 业活动。用户将二维码图案置于取景框内,微信会帮你找到好友企业的二维码,然后你将可以获得成员折扣和商家优惠。
移动应用中加入二维码扫描,然后给用户提供商家折扣和优惠,这种O2O方式早已普及开来。而类似的APP在应用商店中也非常多,微信一出手,结果不言而喻。目前包括星巴克、金钱豹等许多实体商家广泛采用了这种营销方式。
第四种,是社交分享式的“开放平台”+“朋友圈”。
微信开放平台是微信4.0版本推出的新功能,应用开发者可通过微信开放接口接入第三方应用。还可以将应用的LOGO放入微信附件栏中,让微信用 户方便地在会话中调用第三方应用进行内容选择与分享。社交分享在电商中一直是热门的话题。在移动互联网上,以之前腾讯公布的合作伙伴美丽说为例,用户通过 微信把一件美丽说上面的商品传播开去,达到社会化媒体上最直接的口碑营销。
从这点看,微信除了异步通信的功能,4.0版本中的新功能“朋友圈”分享功能的开放,为分享式的口碑营销提供了最好的渠道。微信用户可以将手机应用、PC客户端、网站中的精彩内容快速分享到朋友圈中,并支持网页链接方式打开。
第五种,则是新上线的互动营销式的“微信公众平台”。
对于大众化媒体、明星以及企业而言,如果微信开放平台+朋友圈的社交分享功能的开放,已经使得微信作为一种移动互联网上不可忽视的营销渠道,那 么微信公众平台的上线,则使这种营销渠道更加细化和直接。通过一对一的关注和推送,公众平台方可以向“粉丝”推送包括新闻资讯、产品消息、最新活动等消 息,甚至能够完成包括咨询、客服等功能,形成自己的客户数据库,使微信成为一个称职的CRM系统。可以说,微信公众平台的上线,直指微博的认证账号,提供 了一个基于过亿微信用户的移动网站。
目前商家和媒体等可以通过发布公众号二维码,让微信用户随手订阅公众平台账号,然后通过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,平台方可以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,直 指目标用户,再借助个人关注页和朋友圈,实现品牌的病毒式传播。不过,腾讯天生有重隐私的血统,微信也允许用户对关注品牌轻松实现公开和不显示。
仍不能期许太多
是的,微信已经足够强大。但是如果把为新作为超明星级的营销平台,仍有几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,或者作为一款单一产品,我们不该对它期许太多?
最直接的一个问题是,公众平台与微信用户需求不匹配。
微信是基于异步通信的私密空间,在移动端与短信类似。用户使用微信所看重的是与朋友交流,虽然公众平台信息是用户主动选择,但接收信息仍然是被 动推送——只要稍微关注的多一点,就不能免除各种被打扰的顾虑。记者自己在微信上精选了十几个平日关注的科技媒体,后来发现即使每天每个一条消息都开始厌 烦,然后乖乖的把移动阅读任务重新交给Zaker了。毕竟,人们上微信主要目的是为了与朋友交流,且期待一个对等交流平台,不是非对称错落平台。用户关注 多少平台,推送频率如何选择,这是一个悖论性的权衡问题。一个解决方法是,公众平台账户推送信息并不做提醒,当然在免去打扰的时候也消减了用户的关注。或 许初期出于好奇,用户会去关注公众平台账号,但是时间久了恐怕都会忘掉。
另一个问题是,虽然推出了分组分地推送等功能,但实际上公众平台账号无法针对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推送——从运营的时间成本和效率上讲也不可能。 由此衍生的问题是,微信的推送的“精选”消息,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不用需求用户的差异化要求,迟早会是问题。而对于商户发来的消息,沦为垃圾短信式“骚 扰”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此外,我们知道腾讯还有一款产品是企业QQ,它允许用户加企业账号为好友与之交流沟通,看上去依旧不错,但真心没多少用。
说到底,微信团队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是,做用户关系还是做信息关系,需要做个决断。
在第一次互联网浪潮中,雅虎开创了免费、开放且赚钱的互联网门户模式,使其成为硅谷明星。但媒体基因而非技术基因,使雅虎在Google兴起时很难再获大的成功,从互联网先驱沦落到唱衰生四起——这便是有点霸道的“基因决定论”。
微信和微博的基因非常不一样。微信根植于用户关系,微博则根植于信息关系,二者各有空间。在外界看来,新浪素有“中文第一门户”之称,从门户模 式以来媒体属性极强。其微博成功于Twitter模式,一直在向Facebook模式靠近,但从商业角度看并不算成功——极强的媒体属性使得微博也是以信 息为导向,其产生的营销方式和价值都是基于媒体属性的旧有手段。而腾讯帝国向来是以QQ这一基于用户关系产品为中心,移动互联网上的最初也是这种定位,所 以真正成为有足够竞争力的信息平台,其实很难。
随着用户量越来越大,管理成本将急剧升高,而且只能在后台进行人工管理,非常不方便。一个大胆的方法是,假如微信开放了公众平台的API,又会 如何?这样客户可以将微信集成到业务逻辑中,摆脱目前只能通过后台进行管理的弊端,把一些常规工作交给程序去做,将业务自身用户跟微信用户关联起来,实现 现有用户与微信用户的强关联,实现更强的互动。更大胆的想,这样会不会衍生出一个生态系统来,在一定程度上颠覆运营商的SP业务?微信显然可以通过增强的 传播功能,比如专题、多次群发信息等,收取客户的增值功能费用,但再不缺钱的腾讯也不会对更多收入拒之门外吧?
作为社交帝国腾讯主打的移动通信品牌,上线433天用户便突破一亿的微信是国内移动互联网当之无愧的产品之王。而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和营销平台,价值不言而喻,但就能竟达到什么量级,目前的微信还还当不起太大期许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4A广告提案网 | 广告小报 | 广告圈那点事 » 微信营销骤然爆发,含金量几何?
@冯坤KF
好文章!
@王宏林hi @sirwj @高连军_james @孙云阳William
现在的问题要从“微信是什么”转向“什么是微信了”!//@4A广告提案网: 转发微博